芯片结构性降价 警惕行业需求分化
转自:中国经营网
本报记者 李玉洋 李正豪 上海报道
“有没有一种可能,芯片性降价格是结构从5元涨到200元再降回20元的?”“这不就是意法半导体的STM32吗?原厂正常价也就5~6元,20元都贵了,惕行之前被炒高了。业需”……针对日前多款芯片报价“雪崩”的求分报道,一些网友说出了这看似暴跌背后的芯片性降真相。
近日,结构央视报道,惕行意法半导体一款芯片单价从去年的业需3500元降至600元,降幅超80%;而意法半导体另一型号芯片STM32F103C8T6去年的求分价格在200元上下浮动,目前售价约20元,芯片性降只有最高价的结构十分之一。对于后者(STM32)的惕行“暴跌”,电子创新网CEO张国斌表示:“以前这个芯片卖2元,业需暴跌啥呀,求分华强北都暴跌好几个月了。”
不少芯片行业从业者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在去年芯片疯狂涨价的那段时间里,MCU(微处理芯片)是涨得最猛的,即便当前遭遇“降价”,前述两款意法半导体芯片产品的报价仍高于之前的常态价。
此外,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刘兴亮表示,(降价)集中在消费电子领域,尤其是面板用芯片、通信用芯片、模拟芯片等大类芯片价格降幅都不小,其中大部分近两月下跌超过20%,部分芯片降价超80%。
然而,一些芯片的价格“暴跌”,并不能代表所有芯片都是这般现状。张国斌指出,不同于消费电子领域,大部分车规级芯片依旧紧张,下半年MCU进入去库存阶段。可见,当前的芯片市场,已从此前的全面缺芯变成现在的结构性降价。
国产化浪潮
电子元器件采购网站万联芯城一名方姓员工对记者表示,芯片价格此前受新冠肺炎疫情、5G和新能源汽车需求增长以及供应链混乱等因素影响,加上有卖家恶意炒作,部分芯片的价格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暴涨。
“目前,价格下跌的芯片主要是用于手机、PC等消费类电子产品上的控制芯片。”该方姓员工说。不过,不可忽视的是,很多芯片前些年经历了大涨。其中,当属MCU涨得最多,比如前述意法半导体入门级产品STM32F103C8T6常年价格在10元以内,短短一年时间身价就暴涨了20多倍。据了解,MCU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在手机、PC、遥控器、汽车电子乃至工业步进马达、机器手臂等当中都可见MCU的身影。
不过,随着近期市场需求的大减,近来MCU也复刻了此前电池管理芯片的命运,涨得最猛跌得也最惨。今年上半年,包括电源管理芯片等在内的模拟芯片部分价格大降,比如德州仪器一款电源管理芯片从每颗45元降至5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前缺芯阶段,国产MCU厂商迎来发展好时机。记者从多个国产MCU厂商处了解到,目前国产中低端通用型MCU在性能方面已不输于国外大厂,且价格更具优势,但在高端产品上仍有一定差距。
“在中低端产品上,国产MCU性能与国外相比已不相上下,出厂价格还要便宜几元。”国产通用MCU厂商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人员罗佳辉对记者表示,去年公司营收超过10亿元,而高端MCU的研发难点主要在于主频变高后架构等方面的重新设计,这需要时间来积累经验以填补空缺,好在已经着手研发。
另一家国产MCU厂商上海灵动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孙文甫则表示,以往在一些重要产品选择上,很多客户偏爱ST、TI等国外厂商,即使中低端的MCU也存在这种现象,但华为被打压后,他们开始大量选用其他国产产品,现在冰箱等白色家电里国产芯片越来越多了。
在部分芯片暴跌的同时,一些芯片的需求和价格依旧坚挺。“像军工、新能源汽车、VR等热门赛道,涉及到的芯片还是很紧俏。”前述方姓员工表示。
此外,“暴跌”背后还有芯片逆势涨价的一面。面对全球通货膨胀加剧态势,英特尔、高通、美满电子、博通等一些国际厂商已计划对旗下部分芯片产品提价,以保证整体业绩的毛利率。
市场需求的连锁反应
今年以来,消费电子类控制芯片的市场价格为什么持续走低?市场观点普遍认为,消费电子市场需求疲软是主要原因,各大终端厂商调低出货量目标,并向上游芯片厂商砍单,进而使得部分芯片供过于求。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数据,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销量同比下降14.2%,未及2016年第四季度历史峰值销量的一半。而IDC数据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全球传统PC共计出货7130万台,同比下滑15.3%。
消费电子需求的疲软直接传导到了上游的芯片产业。来自CINNO Research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国内消费类IC(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平均存货周转天数增至201天,市场需求明显转弱。此外,CINNO Research还在另一份报告中指出,今年全球驱动芯片(DDIC)订单或将出现整体下滑,下半年DDIC价格面临更大降价压力,第三季度各类应用DDIC价格环比降幅预计将在4%~15%。
另外,消费电子市场的需求疲软还引发了那些炒芯片的经销商的抛货行为。苏州赛芯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应用总监张以见告诉记者,国内那些MCU代理商、渠道商在缺芯潮里赚得盆满钵满,即使市场需求变弱,价格降到20元或以下他们也有得赚;而上海南芯半导体市场经理黄陆建则表示,像ST、TI等国际芯片大厂的原厂价格哪怕提价也不会提很多,之所以去年价格暴涨主要在于代理商在其间囤货,当市场需求降下来以后,这些囤货者自然会把价格调低。
张国斌则认为市场需求的疲软,引发了IC设计公司向晶圆代工厂下单量的不足,进而导致了代工厂产能利用率的下降。最新财报显示,中芯国际今年二季度的产能利用率为97.1%,同比环比均下滑3.3个百分点。
而在realme副总裁徐起看来,今年上半年供应链波动比较大,有一部分芯片或元器件价格确有一定降幅,但它的影响因素是多元的,“例如汇率等不确定因素,现在整体价格处在不稳定的状况,不是说芯片暴跌就能带来整个成本的下移,它会涉及到汇率、生产关系等一系列因素”。徐起对记者说。
车用芯片供应依旧紧缺
市场研究机构Susquehanna Financial Group最新研究显示,7月全球芯片平均交付周期(芯片从订购到交付的周期)为26.9周,低于6月的27周,也低于5月的27.1周,连续两个月收窄。尽管全球芯片交付时间正在缩短,但一些领域(比如汽车、工业)的芯片短缺现象仍在持续。
过去一年,汽车行业饱受着缺芯之痛,不论是大众、通用等国际汽车大厂,还是蔚来等电动车新秀,它们都曾因为芯片供应问题而出现停产的情况。与消费电子场景有所不同,车用芯片供应依旧保持紧缺态势。
根据《第一财经》报道,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表示,最近供应链压力有所减缓,芯片等核心零部件价格有所回落,但幅度还不大;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说,汽车芯片价格基本稳定,轻微好转;广汽埃安副总经理肖勇则称,该公司还没有感受到芯片价格回落,只是原先芯片供应紧张的局面有所缓解,从芯片供需关系走势预判,未来芯片价格应该会有所回落,但目前还没有直接体现到该公司的采购成本上。
而车用芯片正在成为芯片厂商重要的收入来源,一些汽车相关的芯片却依然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中。根据恩智浦2022第二季度财务业绩报告,其大约一半的收入来自汽车用芯片的销售,恩智浦方面表示目前公司电子元件的供应仍无法满足该行业的所有订单,即使汽车总需求趋于平缓,公司依然相信供需关系紧张的情况会持续。
据了解,中国是全球车规级芯片需求最大的市场。基于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的乐观预期,有数据预计到2025年,我国车规级MCU市场规模将达到45.93亿美元。“下半年MCU市场关键词是去库存,一是市场整体不行,目前购买力没有恢复,一些厂商告诉我,他们的客户下单不多。”张国斌预计,MCU去库存至少要半年时间。
根据行业机构Aspencore发起的国产MCU厂商的调研数据,目前有超过24家企业计划或正在研发车规级MCU。这也意味着,我国车规级MCU行业将进入高速成长期。“消费电子需求疲软背景下,大家开始去做车规芯片,但是车规芯片也需要研发设计生产,不可能很快出来。”张国斌说。
- ·工信部:我国5G移动电话用户达5.24亿户
- ·火线解读!4月LPR按兵不动 货币政策下一步会如何发力?
- ·上海银行捐赠500万元专项支援抗疫一线医护人员
- ·万人团购被指不发货不退款,销售方自称也是受害者
- ·东航涂装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完成首次试验飞行
- ·聚焦博鳌2022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办事处主任刘华:ICT领域的知识产权及治理值得关注
- ·光大证券人事巨震!董事长监事长双双辞任,公司回应了
- ·美债实际利率“转正” 美国股债双杀或更猛烈
- ·利空英镑!经合组织警告,英国经济远远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
- ·保利发展:排名晋位与盈利承压
- ·高油价谁笑的最开心?沙特今年经济增速有望翻倍
- ·媒体述评:中国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
- ·百惠证券岑智勇:恒指仅守10天线 料17400有支持
-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启 参会人员均实行闭环管理
- ·10款酵素食品测评:几乎不含活性乳酸菌,康恩贝“有药味”,碧生源“香精味浓”
- ·银华基金“南宋派”焦巍一季报出炉 自评这是“介于忏悔录和自白书之间的复盘手记”
- ·罗熹人保寿险董事长任职资格获批
- ·与万科合作权重增加 宁夏房企中亿基业二度递表港交所
- ·国务院任命张正鑫为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执行董事
- ·农业农村部:第15周生猪及猪肉价格环比上涨
- ·我国5G+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 ·疫情下企业招工难无奈电线杆上贴广告,嘉兴城管设专门张贴区
- ·每天“杀”一两只赛道股?基金都亏得开始“忏悔”+“自白”了!
- ·网商银行将逐步暂停支付宝提现!你的资金不能“免费过桥”了
- ·众捷汽车实控人孙文伟IPO前诡异获股权激励 1436人次未缴五险一金自称625人次“主动放弃”
- ·普华永道:2021年44家上市银行整体净利润同比增13.06% 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