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强化征信赋能,助力稳企纾困

时间:2025-07-06 10:11:18 来源:世风日下网

来源:金融时报

“抱着试一试的湖北想法,我在平台上申请了贷款,强化啥抵押也没要,征信助力没想到隔日就到账了,稳企利率还不高。纾困”小微企业主陈某激动地说。湖北陈某是强化湖北省十堰市某工贸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该公司主要从事汽车零部件加工销售,征信助力受疫情影响,稳企加之销售商经营困难,纾困急需一笔“救命钱”来维持正常运转。湖北当得知可以通过十堰市企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申请贷款后,强化他立刻通过该平台申请,征信助力第二天便拿到了当地工行的稳企“经营快贷”60万元。这是纾困湖北地方征信平台助力企业融资纾困的一个缩影。

建设信用信息的汇集地

近年来,为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难题,人行武汉分行会同湖北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积极推进省级征信平台建设,建成以湖北省中小企业融资信用平台(“鄂融通”)为核心、各市州子平台为补充的覆盖全省的“1+17”地方征信平台区域链,打造形成集政银企信息共享、政策扶持和线上融资对接于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为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融资服务。以“鄂融通”为核心的征信平台归集504万户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注册登记、纳税、社保等涉及20多个部门或单位的数据,根据各地特色和需求,平台提供报告查询、信用评价、融资对接、奖补贴息等服务。截至2022年5月底,全省征信平台入驻机构878家,发布金融产品1849项,累计支持企业融资3948亿元。

打造金融创新的富集区

宜昌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受疫情影响,资金周转困难,导致公司无法正常经营,职工工资也难以支付。近日,经同行推介,该公司总经理杨某通过宜昌市地方征信平台——“宜信融”发起创业担保贷款申请,用7个工作日,就获批100万元贷款,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充分发挥数据集聚优势,为普惠数字金融产品创新提供征信动力,满足各类市场主体融资需求,是地方征信平台建设的初衷和使命。人行武汉分行推动各地强化金融科技手段运用,深化平台信用信息产品开发和利用,拓展平台应用场景,促进普惠金融发展。“宜信融”平台整合智慧城市大数据资源,用政务数据为企业“画像”增信,开创“政银科企”合作新模式。针对创业担保贷款审批时间长、流程复杂的问题,平台运用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打造国内领先的“创业贷”线上服务品牌,办理时长由传统线下模式的平均45天压缩至1至7天。截至2022年5月末,“宜信融”平台已累计在线发放创业贷款31.34亿元,直接扶持9.8万人次自主创业;帮助1372家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带动就业30余万人,有力促进了创业就业主体稳健发展。

编织乡村振兴的金融网

“真是太方便了,短短4天就放款了,我一定要把这个好平台推荐给其他合作社。”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某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何老板对荆门市“荆E融”平台连连点赞。该合作社主要种植甘蓝、萝卜、西兰花、大白菜等,由于需要大笔资金投入生产,何老板了解到“荆E融”平台,立即注册并发布了融资需求。随后,当地建行通过平台了解该合作社资金需求及生产经营状况后,于4天内发放“裕农信用贷”100万元,解决了该合作社的资金难题。

为加强平台对农业等重点领域的定向金融支持力度,人行武汉分行积极推动各地依托平台加强涉农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指标评价体系,扩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征信服务供给。为打响“中国农谷”的金字招牌,荆门市加强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力度,依托“荆E融”设立乡村振兴专区,有效整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纳税、水电气、土地经营权、农机具、农业补贴、农业保险等相关信息,同时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甄别、分类,推动银行主动对接,有效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信用不足、信任不够、信心不强、信贷不多等问题。截至今年一季度,“荆E融”平台累计支持荆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322笔,融资金额达2.5亿元。

搭建政策惠民直通车

武汉某医药有限公司因受疫情影响,回款周期拉长,遭遇现金流危机。该公司负责人张先生十分焦急。汉口银行客户经理了解后,向他推荐了“汉融通301快贷”产品——“信用税E贷”。近日,张先生通过手机申请,几分钟就获得了100万元的信用贷款,全流程在手机上操作完成,不仅方便快捷,利率还很低。“资金到账了,还享受到了政府的贴息支持,我心里的一大块石头算是放下来了。”张先生激动地说。

地方征信平台既是银企沟通的桥梁,也是政策辐射的重要窗口。人行武汉分行积极推动各地加强融资配套服务体系的技术支持,完善财政贴息、奖励资金申报、政策性担保、风险补偿基金等功能服务,服务政府部门惠民政策精准实施,实现优化营商环境和助企纾困“两促进”。武汉市地方征信平台——“汉融通”利用前沿信息技术和评估模型,推出“汉融指数”,对企业精准画像,满足线上授信条件的,推行“3分钟申请、0人工干预、1秒钟放款”信用贷款模式;建立纾困贴息专区,打造贴息申请、贷款审查、贴息发放、政府监管等一站式全线上化的惠企服务,让信息“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已累计为全市5万多家中小微企业发放纾困贴息补助资金17亿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