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收不增利”现象持续 百强房企盈利能力继续下降
来源:北京晚报
近日,增收由中指研究院发布的不增《2022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研究报告》出炉,2021年以来,利现利能力继“房住不炒”和“稳地价、象持续百续下稳房价、强房企盈稳预期”的增收主基调保持不变,房地产贷款集中管理制度严格落实,不增降负债、利现利能力继降杠杆、象持续百续下加速回款成为房企经营的强房企盈主旋律。
值得关注的增收是,随着房地产行业进入加速出清、不增优胜劣汰的利现利能力继阶段,百强企业的象持续百续下市场份额小幅下滑。2021年,强房企盈百强企业市场份额为49.9%,较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
“增收不增利”现象持续
报告显示,2021年百强企业营业收入与净利润保持增长态势。竣工和结转稳步增长带动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呈增长态势,百强企业营业收入均值达498.6亿元,净利润均值达56.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9.3%、0.4%,增速较上年增加1.6、减少1.5个百分点。由于营业成本上涨,百强企业净利润均值增速不及营业收入均值增速,“增收不增利”现象持续。
2021年,百强企业净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均值分别为9.8%、8.1%,盈利能力继续下降。受新冠疫情、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各类成本居高不下等因素影响,百强企业净利润率均值、净资产收益率均值较上年分别下降2.2、1.8个百分点。
利润率下降,在多家房企的2021年业绩报告也有所体现。头部房企万科2021公司年报显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5亿元,同比下降45.7%,几近腰斩。头部房企中,、保利发展2021年年度净利润也出现下滑,分别约为24.27%和4.7%。
对于净利润下滑,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在年报《致股东》中反思了内部原因。从财务层面看,2021年万科净利润下降源于三方面,包括毛利率下降、投资收益减少和市场下行带来的计提减值。其中,毛利率下降是财务层面的主因,2021年万科整体毛利率21.8%,同比下降7.4个百分点,扣除营业税金及附加后的整体毛利率,从2020年的22.8%下降至17.2%。
郁亮在业绩会上坦言,尽管公司较早意识到高速增长终将结束,但公司的行为未能坚决摆脱高增长惯性,部分城市的投资追高冒进,对市场判断过于乐观,一些项目的投资预期没有实现,导致毛利率下滑。
对于房地产行业利润率的下行,中指研究院认为,高地价和房地产去金融化限制了房企盈利空间,行业长期处于低利润阶段。房企需调整经营方式,发挥综合运营优势,适应行业调整周期。当前,多家高存货、高周转、高杠杆模式房企面临流动性危机,此种模式的弊端已经显现,房企需逐步改变经营模式,以适度杠杆、适量存货、高效运营维持业务高弹性,以适应极速分化的市场;同时适度发展轻资产业务,发挥运营优势,提升边际效益。
二线城市是主要销售来源
在销售方面,2021年百强企业继续深耕重点城市,二线城市仍是主要销售来源。从50家百强代表企业重点项目销售情况来看,一线城市受新房供应规模加大,在旺盛需求的带动下市场成交规模增长,销售额占比小幅上升0.2个百分点至18.8%;二线城市占比为58.2%,仍是主要销售来源;三四线城市销售额占比23.0%。
2021上半年,房企加大推盘力度,市场活跃度较高,市场表现超预期;下半年受到调控政策等因素影响,房企推盘面积呈现较大波动态势。
报告显示,2020年、2021年首改和改善需求仍对房地产市场形成较大支撑,百强企业加大首置类产品的推出比例,支撑销售业绩的增长。从50家百强代表企业重点项目各面积段产品的销售额占比来看:90平米以下首置类产品的销售额占比为17.4%、较上年提升0.8个百分点;90-140平米首改类产品销售额占比达55.4%,较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此外,百强企业追本溯源,回归居住本质,聚焦新产品及新技术,全方位满足新时代“美好生活”需求。
土储方面,百强企业聚焦重点城市,长三角、粤港澳成为新增土储的主要区域。具体来看,一、二线城市仍是百强企业布局主战场,50家百强代表企业的新增土储权益面积中六成位于一、二线城市,其中一线城市占比7.1%,二线城市占比53.4%,一线、二线城市占比分别同比增长2.4、6.6个百分点。
负债水平稳中有降
“三道红线”自2020年8月提出后,已有一年半的时间。百强企业积极应对,通过提前偿还债务、调整债务结构等方式缩减债务规模,均值已经基本合规。
中指研究院的报告显示,2021年以来,中央持续强调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房地产金融监管力度趋严,严查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严格执行企业端“三道红线”和银行端“两道红线”,企业商票、拿地销售比等指标先后纳入监管。
2021年,百强企业在满足经营需求的前提下调整债务规模及结构,整体负债水平稳中有降,三道红线指标均值得以进一步优化。百强企业剔除预收账款的资产负债率、净负债率的均值分别为69.5%、77.1%,较上年分别下降0.6、3.6个百分点;现金短债比为1.6,较上年上升0.1,整体稳中向好。
为了达成降负债的目标,房企新拿地数量也出现减少。2021年住宅用地供应明显缩量,叠加政策调控和融资监管显效,全年百强企业投资规模明显缩量。50家百强代表企业全年拿地金额总量同比减少12.7%,其中招拍挂市场的拿地金额16804.8亿元,占全国300城土地出让金的29.4%,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
当前房地产市场仍在低位运行,企业销售回款压力不减,叠加融资端面临一定限制,企业债务压力进一步加大。据克而瑞统计的数据显示,2022年100家典型房企到期债务金额达到6298亿元,主要集中在上半年。
面对2022年偿债高峰期,企业现金流面临更大挑战。中指研究院指出,百强企业在加大营销回款力度的同时,应紧抓政策窗口期,积极拓展新的融资渠道,通过并购融资、绿色债券、ABS等方式补充资金。
2021年以来,“房住不炒”和“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主基调保持不变,房地产贷款集中管理制度严格落实,降负债、降杠杆、加速回款成为房企经营的主旋律。在此背景下,百强企业已然意识到“规模不再是万金油”,唯有在保证财务安全性和经营稳健性的基础上,才能有高质量的发展。文/陈静思
-
元宇宙遇上世界杯 带火VR眼镜弃购金额近4亿的这只新股下周二迎“大考”,中信证券凭包销“被动”买成第5大股东!张晓慧:宏观政策着力点应放在如何增加有效投资和支持扩大消费上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中国外贸将持续发力 二、三季度外贸仍将以两位数增长蒋尚义加盟鸿海任半导体策略长,直接向董事长刘扬伟汇报信达策略:金融地产领涨还能持续多久?1795家上市公司披露年报:逾七成计划现金分红 贵州茅台分红比例暂列A股分红比例首位东京海上日动火灾保险末吉建介:金融资产老龄化将成为今后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银保监会法规部副主任杜墨: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修订将专门增加对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的监管措施首届OpenHarmony开源开发者成长计划结项项目公示
- ·连花清瘟叒爆火,以岭药业再创新高虚不虚?
- ·中国生物两款奥密克戎灭活疫苗获得香港临床批件
- ·183天!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解锁多个“首次”
- ·Pixel 7或采用和前代相同相机规格 但算法上会有优化
- ·【新浪教育】苏州山峰双语学校钱春梅:开设多彩拓展课程 放飞缤纷青春个性
- ·凌晨,苏州连发2条重要通告
- ·枢密院十号:美国军援即将抵达,这次是重装备
- ·芬兰称未来安保选择与乌克兰局势“是两件不同的事”
- ·从事“电诈活动”或将记入信用记录
- ·上海:71.9万党员向社区报到,“三项行动”瞄准群众急难愁盼
- ·NFT熄火了?“史上第一条推特”转售价4800万美元,首轮最高竞拍价仅280美元
- ·透视房企业绩发布会:财务压力舒缓 收并购迎良机
- ·居民投资理财行为报告出炉:半数受访者不了解基金投顾,投顾尚处于起步阶段
- ·科技日报刊文:世卫组织建议HPV疫苗只用打一针,可行吗?
- ·吃利息比养猪赚钱,“前所未有的经营压力”让温氏股份巨亏134亿,又拟掏70亿理财
- ·宝丰集团董事长党彦宝:新能源发展迎来了最好的时代风口和政策窗口
- ·途牛第二季度净收入3700万元,营业成本同比下降77.8%
- ·历史罕见!越跌越买,400亿巨资疯狂抄底!基金经理最新发话了!信息量很大
- ·塞尔维亚首都爆发抗议活动:现场高呼“塞尔维亚人和俄罗斯人——永远的兄弟!”
- ·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指引出台:加强与投资者有效沟通 强化“关键少数”主体责任
- ·美联储戴利:如果通胀没有降温 美联储可以加息至5%以上
- ·打通产业链创新链 全国统一大市场成主要抓手
- ·环球时报社评:华盛顿的地缘政治胃口越来越大
- ·上汽集团:4月18日启动复工复产压力测试,视情况制定进一步规划
- ·合肥官方披露:正在开展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
- ·消息称苹果iPhone 15将采用LG和Jahwa的潜望式长焦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