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加速解锁应用新场景:瞄准痛点,深度融合,释放潜力,赋能发展
在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数字+自从有了5G“挖煤”,加速解锁景瞄煤矿效益提升了,应用矿工也不用汗流浃背了;在上海市静安区,新场通过使用大数据分析人流量,准痛展“社区食堂建在哪儿”的点深度融难题迎刃而解……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并强调“释放数据要素潜力,提高应用能力,更好赋能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生活”。当下,各地正着力推动数字技术深度融入生产生活,让“数字+”加速解锁应用新场景,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
连接5G、“上云上链”,传统产业大变样
数字技术正在与传统产业加速融合,发挥出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老石旦煤矿有点特别,在这里,很多人身穿白衬衣。“以前穿蓝工服,一个班下来,变成了‘黑工服’。现在不用下井,每天都能穿白衬衣。”在智能化调度室里,操控员朱慧林说。
“皮带机准备启动,刮板机准备启动,采煤机准备启动……”调度室工作人员通过5G信号向矿井下发出指令。一时间,地底深处的采煤机轰鸣作响,开始割煤。5G的低延时特点,让井下远程操控成为现实。借助5G网络,采煤作业全过程实时向调度室“直播”。
老石旦煤矿是一座有着百年采矿史的传统煤矿,近年来,老石旦煤矿全力建设5G智慧化矿山,使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原煤生产成本降低约20%。综采队跟班副队长王博之前带着20多个矿工在井下割煤,常常累得大汗淋漓,连饭都顾不上吃,一个班也只能生产5000吨煤。“现在5G‘挖煤’,一个班轻轻松松生产1万吨煤。”王博说。
“乌海因煤而兴,我们着重推动数字技术与煤炭产业融合发展。”乌海市能源局副局长崔智向记者表示,乌海正按照“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方向,加快建设智慧能源体系。
目前,5G应用普及全面加速,全国5G应用创新案例超过1万个。不少地方发布了5G应用场景行动计划,着力打造一批标杆应用场景、示范应用场景。贵州省拟于今年在工业互联网、能源、交通、教育、医疗等18个方面打造200个5G应用场景,并择优给予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近日,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发布《5G应用“海上扬帆”行动计划(2022—2023年)》,提出“力争到2023年,把上海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5G应用创新发展高地、5G发展引领区和示范区”。
近年来,随着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快速发展,应用已延伸到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广阔前景。
今年1月,中央网信办等16部门联合公布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名单,江苏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区块链+制造”试点位列其中。
在“南钢工业区块链服务平台”上,记者见到了密密麻麻的查询记录。仅3月21日上午,操作人“山东临工”就在平台上进行了17次查询。
南京钢铁科技质量部检验监督室主任徐兴田告诉记者,近期,山东临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采购了南京钢铁一批热轧钢板,登录“南钢工业区块链服务平台”后,山东临工可以对这批钢板进行质量追溯。
“在没有区块链服务平台之前,我们只能给客户出具一份质保书。仅凭几页纸的质保书,客户往往对钢材质量不放心,还要自己再次检测或者请第三方机构抽检,费时又费钱。”徐兴田说,区块链具有数据透明、不易篡改、可追溯的特点,南京钢铁将钢材检测的全过程实时“上链”存证,客户可以随时查看每一个质检步骤。
记者点开“质量追溯”页面,看到一批钢材的检测详情,包括检测日期、检测参数、检测人员姓名等,拉伸、冲击等项目还实现了自动检测。“目前有8家客户使用我们的区块链平台,客户对我们产品的信任度增加了,产业链协同合作能力增强了,整体效益也提升了。”徐兴田说。
连接5G、“上云上链”,数字技术正深刻改变着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生产运营效率、更快的市场响应水平和更大的价值创造。”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说,十八大以来,超过60个国民经济大类已广泛开展数字化转型工作,并由生产、管理等单点应用走向横跨产业链、供应链的全环节深度变革。
智慧城市、数字乡村,社会治理更高效
数字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为社会治理模式创新提供了强大动力。
如何让城市更智能一些?建设智慧城市、上线“城市大脑”成为很多地方的选择。“城市大脑”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来提升城市现代化治理能力的新型基础设施。“城市大脑”瞄准城市治理的难点、痛点,不断开启“数字+”应用新场景。
在云南省昆明市,越来越多的市民发现,当路口某个方向车辆排队变长时,绿灯时间就会延长。这是“智慧交管大脑”在发挥作用。人工智能感知设备会实时检测路口车流量,并及时调整信号灯时长,提高路口通行效率,缓解道路拥堵。
在山东省聊城市,马路上的井盖也连接到了“城市大脑”。井盖背面安装了传感器,实时监控井盖状况,一旦发生倾斜、位移、水浸等异常情况,监控终端立即向智慧管控平台发送报警信息,并自动派发工单,通知维护人员及时处置。
上海市静安区临汾街道现有3家社区食堂,为了进一步方便老年人用餐,准备再开一家社区食堂。新食堂开在什么地方合适呢?街道工作人员决定请“社区云”帮忙。“社区云”是一个社区治理数据库,根据数据库中的信息生成一张电子地图,现有社区食堂的服务范围一目了然。哪里是现有食堂的辐射“盲区”,就在哪里建新食堂。这样,新食堂的选址问题迎刃而解。
跟城市治理一样,乡村治理也越来越“聪明”。近年来,数字乡村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只要有人靠近河道,智慧灯杆上的红外线装置就会发出提示预警;如果有人违规停车,现场就会有广播响起,敦促车辆马上离开……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黄龙村,一系列数字化应用成为乡村治理的好帮手。
走进黄龙村智慧黄龙指挥中心,迎面是一块10多平方米的电子屏幕,上面实时显示安防、消防、老年人关怀服务等多个系统的信息。“智慧黄龙平台”集合了5G、AI(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技术。
有了“智慧黄龙平台”支撑,村民积分制度即将落地实施。黄龙村党委书记陈忠青介绍说,平台将对村民行为进行积分,积分与评优等挂钩,也可直接兑换商品。例如,商铺如果占道经营,被人工智能摄像头监测到并由网格员核实后,就会被扣分,商户也可通过在线学习、参与公共事务等方式加分。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月25日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城乡上网差距继续缩小,现有行政村已全面实现“村村通宽带”,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7.6%,较2020年12月提升1.7个百分点。随着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的提升,越来越多“数字+”场景在乡村治理中落地。
村里事,“屏”上见。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大渡口镇凤凰湖村将村务统统搬到网上。“村里账上还有多少钱,哪些人享受低保,谁家领了临时困难救助……我不用回村,动动手指就了解得清清楚楚。”在外务工的凤凰湖村村民屈科说,通过手机登录数字凤凰湖平台,可随时随地查看村务。
大小事,网上办。甘肃省泾川县太平镇建起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数字乡村”示范项目。“以前家里大事小事都要到镇上去办,路远不说,去了还可能发现资料没带齐。”太平镇何家村村民樊小泽说,现在手机登录太平镇“数字乡村”微信小程序,填写个人信息,再上传照片,补办社保卡的事就轻松完成了。
浙江工商大学校长、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郁建兴认为:“数字化为社会治理现代化赋能,为社会治理提供更多、更好的解决方案,往往通过更简便、更灵活、更精巧的方式,撬动社会治理中一些难题的解决。”
AI陪伴、数据互认,日常生活走向智能化
数字技术已深度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断催生出新的应用场景。
数字技术让居家生活更惬意。“小联,小联,放一首郭兰英的歌。”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闫德早老人已经80多岁了,独居多年的他最近有了一位新“朋友”陪伴,“没事我就跟小联聊聊天。”
老人口中的“小联”是一款AI语音全交互机器人。除了具有陪伴功能,小联还能提供代为购物取药、订餐送餐、预约用车等服务。用户只要对着小联说出语音指令,后台服务人员收到指令后,就会提供相应服务。
借助5G、物联网等数字技术,AI管家、智能陪伴机器人、智能摄像头等大批智能产品进入寻常百姓家。商务部日前发布的网络零售市场数据显示,2021年,家居智能设备销售额同比增长90.5%;智能腕表、智能眼镜等智能穿戴用品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6.3%、26.8%。
数字技术让教育教学更智能。春日和煦,在安徽省合肥市师范附属小学的操场上,一堂“AI体育课”正在进行。
“同学们,先到老师这里领取手环和数字相对应的跳绳……”在两位体育老师的指导下,45名学生逐一佩戴手环并与智能跳绳顺利匹配。“准备好了吗?接下来,我们要进行1分钟的跳绳测试!”随着一声哨响,操场上跳绳飞舞,学生们劲头十足。
“停!”哨声落下,体育老师黄丽君手中的平板电脑上随即同步了每位学生的跳绳数,同时还自动生成一份“大数据”统计表,合格率、优秀率直观可见。
“平板电脑上还能显示每位学生运动的心率,老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提出个性化指导,从而让学生们的运动方式、强度更合理。”黄丽君说。
数字技术让医疗服务更舒心。3月1日起,《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正式施行,这将减少重复检查,切实减轻患者负担。
家住浙江省杭州市的陈先生,近日来到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接诊医生发现,陈先生曾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做过冠脉CT、血常规、肝功能等检查,医生对检查结果进行了互认,没有让陈先生做重复检查,很快给他配出了相应的药品。
这得益于杭州市的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数字化改革。互认共享平台承建方微脉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说,患者的检查报告信息按照统一标准格式上传至平台云端,即可实现数据同池,医生通过智能终端可以快速调阅、互认引用。
为实现检查检验结果的秒级共享调阅,微脉在技术创新上花了一番工夫。微脉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采用多数据中心架构,使用多级缓存加速机制,有效提高了医疗资源利用率,目前该系统已在全国多个省份应用。”
数字经济发展让广大群众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十四五”时期,更多的人将拥抱数字生活。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打造智慧共享的新型数字生活。(记者 潘旭涛)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3月29日 第 05 版)
- ·3.9亿美元!谷歌非法追踪用户案和解
- ·秦皇岛:公积金贷款额上限80万元,第二次贷款首付比例三成
- ·新能源赛道回归!北向资金净流入113亿元,赣锋锂业等获关注
- ·上海:6月1日以来共新增社会面阳性感染者16例 呈多点散发特点
- ·施耐德电气熊宜:数字赋能 全程减碳
- ·广州国际金融城进阶:联动构建国际金融走廊,探路科技金融深度融合高地
- ·人工智能会替代医生吗?致远慧图孙宇辉:更多的是辅助医生
- ·MSCI指数将剔除中国恒大,因该股交易暂停
- ·多家银行宣布:下线这项业务!
- ·收藏!北京海淀区387个常态化核酸检测采样点名单
- ·碧桂园文商旅签约鞍山万熹城市广场项目 引入品牌“碧乐城”
- ·金融数据标准化征途:数据治理决定成败 产业链数据率先试水
- ·前10月上海财政收入6652.6亿元,同口径同比由降转增
- ·海淀通报3家未按要求履行疫情防控主体企业 涉英豪快捷酒店
- ·华为台前卖车,小康股份“幕后”涨停
- ·在厉以宁的诗词中,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是什么样的?
- ·世纪星源被预处罚,股民索赔可期
- ·为抢夺Spirit Airlines 捷蓝航空提高收购价至31.5美元/股
- ·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倡议书:主动加强金融服务 推动贷款利率下行 挖掘减费让利空间
- ·北京有序开放堂食 餐饮员工须持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上岗
- ·北方国际逆势突围前三季扣非倍增 国内外均衡开拓在手订单1470亿
- ·北京6月7日起再增65个轨道车站 开展票务升级乘客体验测试
- ·广州国际金融城进阶:联动构建国际金融走廊,探路科技金融深度融合高地
- ·华夏基金与澜舟科技成立金融NLP联合实验室,共促金融科技创新
- ·茅指数、宁组合都不香了?国际机构配置思路生变 以贵州茅台为首的白酒股暴跌 宁德时代股价较高位近乎腰
- ·豪车车主车位大战,深圳国企书记夫人扬言「家里有50台宾利」
- ·上海今年累计推广2300辆燃料电池汽车 约占全国总量21%
- ·马斯克称可能放弃收购推特
- ·投资资产集中度比例和杠杆水平超标 理财公司首次被监管处罚
- ·北京:外卖员进餐厅取餐,也要测温、扫码、佩戴N95或KN95口罩
- ·瞭望元宇宙丨当城市在布局元宇宙产业时,究竟在布局什么?
- ·俄罗斯卢布上演“惊天逆转”:对美元暴涨200%,怎么做到的?
- ·广州南沙发布“四链”融合政策体系:成立50亿元产业引导基金,最高1000万元奖励高层次人才
- ·2022年6月7日涨停板早知道:七大利好有望发酵
- ·曝苹果iPhone 15/Pro系列采用钛合金机身+背部弧形边框
- ·财政部今年将在香港发行230亿元人民币国债,分四期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