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宇深陷资金困局:融资受阻,大额订单推进缓慢
曾经风头无两的柔宇融资柔宇科技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窘境。
除了外界已知的深陷受阻部分员工被迫“放假”,柔宇还面临着诸多困难——供应商欠款仍未还完,资金大规模拖欠员工薪资;产线几乎停跑,困局无法支撑后续订单,大额订单甚至连基础的推进生产物料也不充足。
全柔性屏幕制造商柔宇科技曾是缓慢资本的宠儿,其宣称创新开发的柔宇融资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是打破三星垄断的“国产之光”。从2012年成立到2020年,深陷受阻柔宇一共完成了13轮融资,资金总计98.5亿元。困局但在享受资本盛宴的大额订单同时,柔宇的推进产品却叫好不叫座,始终难以盈利,缓慢直至彻底陷入困局。柔宇融资
多位柔宇员工告诉界面新闻,关于柔宇之后的续血方案,管理层主要有三种说法:第一,等待政府资金或外部融资入注;第二,被其它屏厂收购;第三,自救转型,向华强北维修市场供应手机屏幕,或向手机厂商供应屏幕。如果这三条路都走不通,只剩最后一条破产清算。
对于上述消息,截至发稿,柔宇方面没有回应。
不过,就当前的资金困局,柔宇科技独立董事刘姝威也于4月13日通过个人公众号呼吁政府救助:“我建议,各级政府积极帮助柔宇科技解决资金短缺,引进战略投资者,以便开拓我国柔性技术的应用市场。”
资本到底会不会救柔宇?如果融资无门,柔宇还能靠什么续血?
多次冲击IPO失败,融资受阻
外部援助是柔宇目前最大的希望。据界面新闻了解,柔宇与深圳市政府的接洽从去年就已开始,但迟迟没有进展。
多名柔宇人士向界面新闻透露,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深圳相关部门就陆续派人来柔宇做相关资产评估,评估内容包括产线、产能、技术路线、管理架构等等,并测试了柔性屏良率,尽调工作也接近完成。
“我们特地跑了产线,当时测出来的良率数据非常好,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证明我们这条技术路线是可行的。内部都觉得这笔融资有戏,毕竟尽调费用也不便宜。有消息说3月中旬钱会到位,但因为深圳疫情加一连串的事件影响,始终没有等到答复。”了解评估过程的员工任晓宇(化名)表示。另据刘姝威在公众号中披露, 此次考核投片良率达81.6%。
与此同时,柔宇也在寻求外部融资,但并不顺利。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今年春节前,柔宇已经出现大规模欠薪的情况,当时柔宇曾与外部股东就一笔总额约3亿元的融资进行谈判。但出于某种原因,柔宇并未成功拿到这笔投资。
此外,柔宇仍未放弃IPO的想法。柔宇员工张俐俐透露,在今年年初的高管会议上,曾有人提出等政府资金到位后,就在今年第三季度赴美上市。另一位员工也表示,公司一直传出要再度上市,也告知员工可以把被拖欠的薪资兑换成期权,但真正兑换的员工并不多,因为大家对公司上市的结果并不看好。
柔宇资金链趋紧其实早有迹象。2020年至今,柔宇曾至少三次寻求IPO,但都因各种原因碰壁。根据柔宇创始人刘自鸿在内部会议上的解释:第一次美国上市失败是受疫情影响,第二次冲击科创板失败则归咎于“蚂蚁事件”。去年,柔宇也曾尝试到纳斯达克上市,但该计划未能成功。
今年3月末,柔宇还进行了一次组织架构调整。一位员工分析称,这次调整可能是在为迎接融资做准备。
界面新闻获得的一份内部邮件截图显示,此次调整中,柔宇成立了集团执行管理委员会EMC(Excutive Management Committee),负责集团的综合运营和管理工作,向集团CEO汇报。2022年EMC委员有三位:刘自鸿、魏鹏和叶建海。据公开资料,刘自鸿是柔宇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魏鹏任柔宇科技首席探索官(CXO);叶建海则是柔宇科技副总经理。
从业务角度来看,新的组织架构与此前的差别并不大,仍然走To B(面向企业)、To C(面向消费者)两条路线,但将以前的各个事业部明确成了六家子公司,各子公司相对独立运营、自负盈亏,EMC的三位成员分管不同的子公司。邮件中并未明确指出由谁来担任CEO,有员工认为这是刘自鸿“放权”的表现。
但张俐俐指出,尽管这份架构调整中有放权迹象,但柔宇当前最核心的子公司——柔宇显示技术有限公司(负责柔性屏显示的技术开发、生产和销售)仍然属刘自鸿分管。
“业务角度变化不大,放权也不彻底,所以内部认为这次调整更像是与资本的博弈。”张俐俐分析称。
另据界面新闻了解,柔宇财务层面曾对外放出消息称,柔宇还有一笔数亿元的政府退税尚未到账,具体到账时间可能在今年6-7月。任晓宇猜测,在等待融资的时间里,这笔钱可能会成为柔宇发工资和后续业务启动的资金来源。
艰难自救
在真正获得外部救助之前,柔宇早已开始尝试自我造血。
柔宇在近期公布了两笔大额订单。一笔来自深圳中智卫安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智卫安”),它将向柔宇科技批量采购柔性显示屏、柔性传感器及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用于公司全线商用机器人产品,自2022年起连续3年采购金额累计约30亿元。
价值30亿元的订单,对当前的柔宇毫无疑问是一个好消息。但有了解交易的人士向界面新闻透露,这笔订单目前仍然停留在框架协议层面,内部并没有实质性推进。而目前仅融资到B轮的中智卫安是否有能力支付30亿元的采购金额,同样也是未知数。
另一笔大额订单发生在2021年11月,这是一笔总计6亿元人民币的订单合同。根据协议,从2022年开始,柔宇科技将向客户陆续提供柔性屏OLED显示模组,两年内完成全部订单交付。
柔宇并未公布具体的客户名称,但上述人士向界面新闻透露,这笔订单的合作对象正是华强北企业,柔宇将向华强北维修市场供应手机屏幕。该人士称,此订单在实质性推进过程中,不过由于交付还未完成,资金也并未完全到位。
任晓宇对界面新闻解释说,华强北的市场很大。以维修业务为例,很多换屏业务都需要屏幕供应,这是柔宇今后考虑的一个方向。
另外,“还是有手机公司愿意为柔宇的屏幕买单。”此前海外奢侈手机公司VERTU曾与柔宇有合作,不过合作暂无更新进展。
多名接受采访的柔宇员工表示,柔宇有柔性屏技术、产线和一定量产能力,这是目前柔宇最宝贵的资产,也是后续转型做屏厂的基础。
柔宇一直采用To C和To B并行的商业模式,但C端业务并不被人看好。根据多位柔宇员工的说法,柔宇手机等终端产品的销量并不如人意,但投入却相当高。因此,内部一直有砍掉C端、全面转型To B的想法,但始终未得以实施。
目前的问题是,即便柔宇拿到了一些B端订单,向前推进也存在困难。一方面,柔宇生产线几近停跑,物料紧张;另一方面,欠薪导致人才流失严重,许多员工都已启动仲裁程序,并开始寻找新的工作机会。
据界面新闻了解,公司高管曾主动约谈部分核心员工鼓励留岗,还向部分员工发放了留岗补贴。这些留岗补贴并非现金,而是期权。一位拿到留岗补贴的员工告诉界面新闻,每个人拿到的多少不一,但按照当时4元/股的股价计算,其拿到的期权价值在几十万元左右。
不过,除非柔宇能够成功上市,否则这些期权对员工而言无异于废纸。
- ·央行等八部门发文推进五地科创金融改革
- ·Meta成立新团队,为Facebook和Instagram等应用开发付费功能
- ·三年累计亏损超130亿的途虎养车再度冲击上市,汽车后市场的生意还能继续唱吗?
- ·开学季|直面幼儿分离焦虑,家长要先克服自己的焦虑情绪
- ·应对首都疫情变化,合力保障“最后一公里”配送
-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最高奖项公布:五个项目获SAIL大奖
- ·台被美多次推销后买了16架波音787,赵少康怒怼蔡英文草菅人命
- ·服贸会:“朋友圈”再扩大 10国首次以国家名义设展
- ·内蒙古再提“套内面积” 公摊“糊涂账”该如何厘清?
- ·地产、煤炭飘红,这一板块爆发,万亿赛道两大龙头大跌
- ·邢炜:数字普惠金融更需聚焦产业数字金融,从而不断深入实体经济血脉
- ·建设银行完成发行400亿元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
- ·广发股指期货日评:多部门发声为国内经济背书,房地产业又迎重磅政策支持有望提振股市情绪
- ·美媒:卫星图像显示,巴基斯坦洪水在该国形成100公里宽“内陆湖”
- ·重磅!药品网售新规来了!
- ·又一巨头宣布撤退,裁减所有员工!俄媒:欧美日企业暂停在俄业务,致自身损失4800亿
- ·家长称孩子“第五人格”游戏充值1万多要退全款,华为平台和网易客服回应
- ·东海期货:8月制造业景气小幅回升,但仍处于荣枯线下方
- ·新能源领域动作“雷声大雨点小” 长安汽车会变得更好吗?
- ·广东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裴光: 做实做细稳经济和金融助企纾困政策,助力广东稳住宏观经济大盘
- ·微博Q2营收30亿元 调整后营业利润率32%,环比提升
- ·特朗普:在我家发现机密文件“完全合理”,不要“大惊小怪”
- ·有妖气漫画将于12月31日关停:旗下有《十万个冷笑话》等IP
- ·万达商管继续降负债,上半年实现净利67亿
- ·盛大金禧“爆雷”超190亿 在职销售主管自述贷款冲业绩被套超百万
- ·快来充值薅羊毛!Apple Pay九月优惠活动现已启动
- ·再保险“国际板”建设规划方案发布:提升跨境再保险交易的透明度、规范性和便捷性
- ·41年来最猛烈跨资产抛售?美银:美股仍低估了美联储的“寒气”
- ·为什么要做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科技委常委周翔解析
- ·“远洋资本控股”2000万美元贷款逾期,并触发5亿美元债违约
- ·北交所制度“组合拳”助力提升市场流动性和吸引力
- ·国泰君安(香港):维持比亚迪电子买入评级 目标价24.97港元
- ·成都1日18时起全体居民原则居家 双流、天府机场航班“大面积取消”
- ·新生寄行李后轻装到校,国内三百多所大学启用快递无人车配送
- ·外媒:摩尔多瓦陷能源危机,法德等国承诺援助
- ·投影行业2022新趋势:激光投影加速崛起